嘿呦~大家好,心語又來啦!
這次的書應該跟大家所涉獵的範圍有些差距,但這本真的是一本很棒的書,裡頭有價值觀的傳遞,關於人性的描摹,一切的一切,從一隻名叫愛德華的兔子開始……
這也是某個知識淵博,歷練豐富的人推薦我的書,雖然說在網路書城中顯示兒童文學與青少年文學類,實際上卻是一本成人繪本,跟小王子是同樣類型的,看似是給兒童看,內涵的寓意卻是成人看了會感觸良多的書,
有空,下次也來介紹《小王子》吧~
好了,廢話不多說,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本書吧!
《愛德華的神奇旅行》
作者: 凱特.狄卡密歐
譯者: 劉清彥
繪者: 貝格朗.伊巴圖林
出版社:台灣東方
出版日期:2006/12/07
定價:280元
ISBN:9575708350
內容簡介(網路書城介紹):
愛德華.杜蘭是一隻極度自負、個性冰冷的瓷兔子,十歲的小主人艾比琳十分寵愛他。某天晚上,艾比琳的奶奶說了一個故事,故事裡的公主從未愛過人;故事結束時,奶奶還悄悄的告訴愛德華:「你真是讓我太失望了。」
奶奶的這句話有如一道詛咒。愛德華的自我救贖之路,也從跟隨這家人到海上航行、掉出船外的那一刻開始。
沉到海底後,這隻瓷兔子在那裡待了297天,他第一次有了真真切切的感受──害怕。幸運的是,愛德華被漁夫的漁網打撈出海面,跟著溫柔、慈祥的老漁夫夫婦住在一起,也開始懂得傾聽、懂得關心身旁的人。沒想到,這對老夫婦已經長大成人的女兒,卻把他丟到了垃圾堆。過了一段時間,一隻狗和一個流浪漢在垃圾堆發現了他;他們一起搭著火車到處流浪,直到愛德華硬生生的被迫與他們分開。當下一任小主人──四歲的莎拉──去世時,愛德華的心真的碎了。
這隻瓷兔子以一種前所未有的謙卑態度,想起了艾比琳的奶奶;他多麼希望那位老太太知道他已經懂得愛了,更希望老太太能收回那道詛咒。當這隻瓷兔子的頭被一個憤怒的男人砸碎時,他恨不得能加入莎拉的死亡行列;但在一場奇異的夢境中,被愛德華愛過的其他人卻說服他留下來……
後來,在一位娃娃店師傅的巧手修復下,愛德華又恢復了原狀,但這隻瓷兔子卻因為心痛而關上了心門,直到一個一百多歲的老娃娃告訴他:
「打開你的心門,一定會有人來帶你走的。」
愛德華才漸漸敞開心門,靜靜的等待,終於等到了那個適合他的小孩。
這部精采的作品行文優美,文字精鍊,不?不火;作者凱特?狄卡密歐以溫柔的語調,熟練描畫出愛德華從高傲自大轉變成懂得愛人的整個歷程。
貝格朗.伊巴圖林所繪的深褐色調插圖優雅可愛,美麗的彩色插圖也描繪得相當精緻。整部作品教人驚嘆不已。
作者簡介:
凱特.狄卡密歐(Kate DiCamillo)
出生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費城,在佛羅里達州的克雷蒙(Clermont)長大,目前住在明尼蘇達州的明尼波里(Minneapolis)。大學時代主修英美文學,並從事成人短篇小說的創作,曾經獲得一九九八年邁克奈特基金會的作家獎助金。
《傻狗溫狄客》(Because of Winn-Dixie)是她的第一本兒童小說,獲二○○一年美國紐伯瑞兒童文學銀牌獎(Newbery Honor);隔年《高飛》(The Tiger Rising)又獲美國國家圖書館青少年文學銀牌獎(National Book Award Finalist);二○○四年則以《雙鼠記》(The Tale of Despereaux)榮獲紐伯瑞兒童文學金牌獎(Newbery Medal);新近的作品則是《小豬梅西》故事集(the Mercy Watson stories),以及優美動人的《愛德華的神奇旅行》(The Miraculous Journey of Edward Tulane)。
原先,凱特並沒有想到要為兒童寫作,直到她開始在一家書店的童書部上班,看到許多非常好的兒童書籍,深受感動,才決心朝這個方向努力。
由於白天在舊書店工作,因此凱特只能在早上花一點點時間寫作,一天最多只能寫兩頁,然而她強迫自己每天不間斷。 一本書從開始寫到全部修改完成,大約要一年的工夫。
她不僅為兒童創作,也針對成人創作作品,並且喜歡把她自己想成是一個說書人。
她是這麼描述自己的:「我長得不高,說話很大聲,討厭下廚但喜歡吃。我單身,沒有小孩,但有許多朋友,而且還是三個可愛的小孩(路克、羅珊娜和馬克思)與一隻不怎麼可愛的狗(亨利)的阿姨。
凱特認為她自己相當幸運──必須以說故事為生。
她筆下的人物都顯得十分真實。她認為自己並沒有塑造這些人物,而是專心聆聽這些人對她說什麼,然後把他們說的東西轉述出來。她不喜歡刻意介入或扭轉故事的發展,也不特意挑選故事的題材或背景,一切都是自然而然流露出來的。
在提到《愛德華的神奇旅行》這部作品時,她說:
「某個聖誕節,我收到的禮物是一隻衣著優雅的玩具兔子。我帶這隻玩具兔子回家,把他擺在起居室的椅子上,然後就完全忘了這回事。過了一陣子,我夢見那隻兔子臉朝下的躺在海底──他走失了,等著被人發現。在述說《愛德華的神奇旅行》這個故事時,我也迷失了好一陣子。最後,就跟愛德華一樣,我回來了。」
序:
真愛的力量╱劉清彥
這是一個愛的故事。一個單單純純,只談愛的故事。
以愛為主題的故事在童書出版品中多如過江之鯽,卻鮮少得見像這部作品一樣,能將愛抽絲剝繭、去蕪存菁,並且鉅細靡遺的呈現其樣貌、情感、意義和價值。
故事一開場,這隻用陶瓷做成的兔子就被賦予了人性,他被小主人等同視為家中一份子,有貴族般的出身和姓名,穿上質料最好的衣服,擁有自己的床鋪、衣櫃、懷錶和餐廳座位;雖然無法行動和言語,卻有自己的主見和想法。只不過,他空洞的陶瓷軀體內沒有心,也沒有愛。他不愛自己的小主人,不愛任何人,他的眼中只有自己。
於是,作者從「零」開始,藉由一趟奇妙的旅程,一點一滴為這隻兔子形塑一顆能感受愛和付出愛的心。這趟充滿愛的旅程是冒險,也是啟蒙。他先是不慎落入大海,被漁夫撈起,接著被扔進垃圾堆,隨流浪漢四處遊走,然後被架上木桿成為驅趕烏鴉的稻草人,再成為羸弱貧病小女孩緊緊懷抱的親密夥伴,最後被狠狠擊碎、重新修補,回復原本的樣貌,也重返家門。
兔子在旅程中頻頻易主,不斷經歷迥異的人生,他飽嚐幸福的甘美滋味,也深刻體驗生離死別的苦楚。他的外貌雖然逐漸損毀殘破,但那顆全新的、感觸日益纖細敏銳和盈滿愛的心,卻在他空洞的軀體內漸漸凝結成形。這顆心先是被愛填滿,又隨著所愛的人紛紛遠離而破碎,但是正因為心碎,兔子對愛終於有了完整的經驗和感受。他被愛,付出愛,更明白真心愛一個人,就必須在意他、關心他、了解他、滿足他的需求,甚至為他犧牲、破碎自己。
此外,作者也透過這隻陶瓷兔子的種種境遇,不著痕跡的幫助小讀者學習愛的課題。原本毫不在意旁人言語的兔子,從傾聽開始學習對人付出愛和關懷。在傾聽中,他開始對自己和他人有了感覺,也逐漸涉入別人的生命故事,走進他們的內心,體會他們的感受,然後慢慢敞開自己的心門,迎進他所在乎的人,在心中騰出一處空間,悉心呵護和紀念這些人。他的生命因此得以和別人產生交流,情感也在其中自然湧現,越來越深入,也越來越強烈。
擅於將情感揉合在故事中的作者凱特.狄卡密歐,在這本書中,將先前兩部獲得紐伯瑞文學獎的作品──《傻狗溫迪客》與《雙鼠記》的寫實與幻想情境融合為一,使這隻脫胎自柯洛帝筆下小木偶原型的陶瓷兔子,在現實的生活中體驗了最真實的感受,也為故事營造出古典又現代、真實又奇幻的氛圍與氣質。因為在書店童書部工作,有機會大量閱讀好的兒童文學作品,進而開始動筆創作的狄卡密歐,雖然每天不間斷寫作,但下筆極為謹慎,她的文字如詩一般優美精鍊,也蘊含散文的豐富情感。她最重視角色的真實性情,在創作過程中經常與故事中的角色對話,她細細聆聽這些角色內在聲音,把潛藏在他們心中的情感和思維全掏出來,角色因此立體鮮活,故事也顯得格外真實動人。
狄卡密歐至今創作的故事都不曾與「愛」的主題脫勾,因為她深信這是人性與情感的根本,也是人與人之間最重要的連繫力量。藉由這隻陶瓷兔子充滿愛的冒險歷程,她似乎也有意提醒那些處身生命旅程初期,正逐步向前邁進的小讀者,珍惜和關愛自己身邊的每一個人。因為唯有愛,才能使人變得完整,使人生的故事有幸福快樂的結局。
網路書評:
■這個美得讓人心痛的故事,展現了作者真正大師級的寫作技巧。
愛德華.杜蘭是一隻極度自負、個性冰冷的瓷兔子,十歲的小主人艾比琳十分鍾愛他。某天晚上,艾比琳的奶奶說了一個故事,故事裡的公主從未愛過人;故事結束時,奶奶還悄悄的告訴愛德華,說他真是讓她太失望了。愛德華的自我救贖之路,就從跟隨這家人到海上航行、掉出船外的那一刻開始。沉到海底後,這隻瓷兔子在那裡待了297天,他第一次有了真切的情緒感受──害怕。被漁夫的漁網打撈出海面後,愛德華跟著老漁夫和他太太住在一起,也開始懂得關心自己身旁的人們。沒想到,這對老夫婦已經長大成人的女兒卻把他丟到垃圾堆;過了一段時間,一隻狗和一個流浪漢在那裡發現了他。他們一起搭著火車到處流浪,直到愛德華硬生生的被迫與流浪漢和那隻狗分開。當下一任小主人──四歲的莎拉──去世時,愛德華的心真的碎了。這隻瓷兔子以一種前所未有的謙卑態度,想起了艾比琳的奶奶,並且希望那位老太太知道他已經懂得愛了。當這隻瓷兔子的頭被一個憤怒的男人砸碎時,他恨不得加入莎拉的死亡行列,但被愛德華愛過的其他人卻說服他留下來。在一位娃娃店師傅的巧手修復下,這隻瓷兔子又恢復了原狀,但愛德華卻因為心痛而關上了心門,直到一個聰明的老娃娃告訴他:必須打開心門等待某人來愛他。
這部精采的作品行文優美,文字精鍊,不?不火;作者以溫柔的語調,熟練的描畫出愛德華從高傲自大轉變成懂得愛人的整個歷程。
伊巴圖林所繪的深褐色調插圖優雅可愛,美麗的彩色插圖也描繪得相當精緻。整部作品教人驚嘆不已。──學校圖書館期刊
■如同榮獲紐伯瑞兒童文學金牌獎的《雙鼠記》(The Tale of Despereaux, 2004),狄卡密歐在故事裡置入了重要的訊息,並且再一次探索心靈的祕密──這個故事所探究的則是一顆冰冷的心。
愛德華.杜蘭是一隻瓷兔子,擁有一座屬於自己的衣櫥。他的小主人是十歲的小女孩艾比琳;在她眼中,愛德華的地位就如同他自以為的那般高尚。即使是年幼的孩子也馬上就能理解到──愛德華是在把自己逼向絕境,隨時都可能從懸崖上摔落下來。他果然狠狠的摔了一跤──在海上航行時,頑皮的男孩把他從艾比琳的手上搶了過來,一不小心就把這隻瓷兔子拋進海裡。
於是,愛德華的旅行就以這座水中的墳墓為起點而展開了;這一路上,他得到了漁夫妻子的溫柔寵愛,遇見了關愛他的流浪漢和狗兒,還被一個垂死的小女孩摟在懷中。然而,想不到的是,有人竟以粗鄙的舉動將愛德華砸得四分五裂,幸而愛和犧牲又再度將他拼合成原狀──最後,終於有個適合這隻瓷兔子的小孩來到了他的面前。
每一次跟不同的人相處,愛德華的心就會一點一滴變得更溫柔、更開敞。雖然這一路走來跌跌撞撞、傷痕累累,愛德華所呈現的美麗卻是最為極致的,而「美麗」也是形容這部作品的最佳字眼。
繪者伊巴圖林這有了新的突破。他精細描繪的深褐色調插畫與十分精巧雅致的彩圖,儼然已成為這本設計優雅的書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
即使只單看文字,狄卡密歐如詩的語言,以及她對於宇宙萬物有情心靈的理解,已足以令讀者動容、讚嘆。這個故事非常適合大聲朗讀。──書單雜誌
■文字敘述優雅,意想不到的情節轉折,故事角色令人難忘。──出版人週刊
■故事介於童話與寓言之間,狄卡密歐娓娓道出了愛德華的故事,敘述這隻瓷兔子歷經各種遭遇後的心境轉變。閱讀這個故事的讀者,也將隨著愛德華一起成長。──克爾庫思當期特寫評論)
■當今的美國童書作家,恐怕沒人像凱特.狄卡密歐如此迅速或如此耀眼的成為矚目焦點……狄卡密歐最新的小說《愛德華的神奇旅行》,可說是她最棒的作品……只讀一遍,是無法全然品嘗她筆下所蘊涵的豐富哲學意趣。那麼,我現在就要再去讀一遍囉。──紐約時報書評
【獎項】
★2006美國角書─環球報兒童文學獎
★2006出版人週刊年度最佳童書
★2006 Parents’ Choice Foundation 春季金牌選書
佳句精選:
「他不知道那些星星為什麼會那麼明亮,就算他看不見它們,那些星星依然會在別的地方閃閃發光嗎?」
──p.53
「這隻兔子不知道這是不是就是愛。」
──p.83
「愛德華不知道──這種連再見都來不及說的分離場面,自己還得再經歷多少次?」
──p.106
「一隻孤單的蟋蟀唱起歌來了。愛德華仔細的聆聽。他體內的某個地方開始隱隱作痛。他希望自己哭的出來。」
──p.106
「那又怎樣?星星說。被愛過又怎樣?你現在還不是很孤單。」
──P.113
「『你不能哭!』布萊斯大叫。『你沒有資格哭。你從來沒有愛過她,你根本一點都不懂得愛。』」
──P.142
「他從沒見過這麼美麗的翅膀,現在它們竟然就長在他的背上,是他的翅膀,只屬於他的翅膀。」
──P.163
「多麼奇妙的夜晚啊!他不但可以自己走路,穿著高雅的新衣,現在又多了對翅膀:他可以飛到任何地方,做任何事。為什麼他以前都不知道呢?」
──P.163
以下為完整作品書評與分析,包含嚴重劇透,若有興趣觀看書籍者請慎入,書評如下,分析結果如有不公不正可留言討論或私訊部落格討論,無意引起論戰,如已做好心裡準備,愛書成癮歡迎大家點閱!!
如果喜歡,可以點個讚,動動小手分享出去,讓更多人能知道愛書成癮,也讓更多迷茫在書海的孩子們可以進來看看。
心得與分析:
看完這本書,以人生歷練尚未足夠的我來說,心裡也充滿了感慨。
這是一本兒童文學,卻也不僅僅是一本兒童文學。
這本書的封面是一隻兔子走向一扇大門,身上穿著像是睡衣的衣服,好像正要回到「家」。門前掛著一盞燈,和旁邊的窗戶一樣,透出了溫和暖心的光,我想,這已經揭示了一部份書中想表達的東西。
這本書是偶然間拿到的,書名簡單明瞭,因為篇幅不長,我立即撥出時間來閱讀這本書。
故事主角是一隻兔子,名叫愛德華˙杜蘭。是住在埃及街上,一隻幾乎是用陶瓷做成的兔子。
故事一開始,愛德華在一個富裕家庭中出現,小女孩艾比琳很喜歡艾德華,幫他訂製衣服,給他所有最好的。
艾比琳愛愛德華。
很愛很愛。
愛德華是艾比琳的奶奶──琵吉娜婆婆,在艾比琳七歲時送給她的生日禮物。在故事一開始,她說了一個童話故事。
從前從前,有個美麗的公主,她誰也不愛,就算是鄰國王子前來求婚,也只是將戒指吞進肚子裡,並跑進森林裡。
她跑了很久很久,直到她看見了一間小木屋,她又累又餓,走了進去。
裡頭住著一位巫婆,她問她:「你所愛的人是誰?」
但公主驕傲的說:「我誰也不愛。」
誰也不知道巫婆問這個問題代表了她原來想做什麼,最後,她把公主變成了一隻疣豬,跑出去的公主被國王的僕人一槍斃了,最後送上了餐桌,肚子裡的戒指在廚師的手上閃閃發光。
愛德華聽見這故事時,還不懂什麼是愛。
直到在一次豪華遊輪旅行中意外落入海,他沉寂了很久很久,身上的衣服都破破爛爛的了,接著被漁夫撈了起來。
這是一連串尋找愛的過程。
勞倫斯夫婦愛他,精心照料他,雖然沒有華麗高貴的服裝,但他感受到了樸實而無私的愛,這是他才開始了解愛的真諦。
但這只是開始,愛德華被叫做蘇珊,他疑惑,然後在往後的生活中釋懷。但好日子在勞倫斯夫婦的女兒出現之後結束了。
他被扔進了垃圾車,他開始絕望。
他第一次感覺到痛,那是被分離的痛,愛越深,痛越深,但他依舊不完全懂得愛。唯一支撐他的希望,是恨。
接著愛德華被流浪漢阿尼撿到了,身旁還有一隻狗,露西。
他的名字被改成了馬龍尼,隨著阿尼四處漂泊,跟著一群流浪漢在營火旁汲取溫暖,阿尼幫愛德華做了新衣服,用他僅存的襪子,這是溫暖。
接下來在一個偷渡上火車的長途旅行中,他又再次與阿尼等人分離──這次是被丟下車的。
聽著火車行駛過的聲音、背後的嚎叫聲、蟋蟀歌唱的聲音……「一隻孤單的蟋蟀唱起歌來了。愛德華仔細的聆聽。他體內的某個地方開始隱隱作痛。他希望自己哭的出來。」悲痛到哭的情緒,他有了,卻也哭不出來,經歷了生離死別,自己卻是無能為力的那一個。
後來,他被一名老婦人撿到,被對折,掛上竹竿,成了稻草人。
這次他成為了克萊迪,他厭惡,因為沒有人能將他的名字叫對,好像從沒有人能看見真正的自己。
愛德華以前很喜歡看星星,但在今晚,卻連星星都在嘲笑他的孤單。
一位小男孩出現在他眼前,雖然自己絲毫不抱希望,但小男孩布萊斯救了他,這次,他成為了布萊斯的妹妹──莎拉的玩偶,叮噹是莎拉幫他取的名字,而莎拉是個病弱的小女孩,成天咳嗽,咳到愛德華心裡一陣陣疼,他想照顧她,他想為她做些什麼。
後來愛德華被綁上了繩子,成為傀儡玩偶,任由繩子擺布,他跳舞,但不是為了自己,他想為莎拉做些什麼,無怨無悔,這是愛的一部份,儘管最後莎拉還是死了。
布萊斯帶愛德華離開了家,走上街頭賣藝,然後到一間布萊斯付不起的餐廳吃飯,吃完卻因為付不起帳,愛德華被摔碎了。
他的世界變得一片漆黑。
在那個他所構築的世界,這段旅程的所有人都到了,所有愛他與他愛的人都在,他有了翅膀,不再是那個無能為力的自己,好像看到了人生跑馬燈,做了一場美夢,他完全了解了愛的真諦,卻也已經傷痕累累,甚至死亡。
當愛德華再次回到現實,修復師已經將他破碎的頭修好了,但修復師卻不能修復他已然破碎的心。
在與布萊斯道別後,愛德華被擺上了櫥窗販賣,與其他漂亮的娃娃擺在一起,他的心已死,日復一日,年復一年,他始終沒再打開他的心門。
有個古董娃娃對他說:「一定會有人來帶你走的。」他半信半疑,因為,太久了,他累了,好累好累。
但最後,愛德華回家了。
有個媽媽帶著一位小女孩走進店裡,然後買下了他。
那個媽媽,就是愛比琳。
一段長長的旅途,就像我們的人生一樣,也許最初不懂什麼是愛,懵懵懂懂,跌跌撞撞,受了一身傷,好不容易終於了解了一些,迎來的不是救贖,而是更多的苦難,然後心碎、心死。
想要就此沉淪在美好世界的想像中,逃避一切,封閉自己的心門,也許已經懂了什麼是愛,卻已經不願再愛。
但最終,還是給了一個好結局,因為打開了自己的心門,因為懂了什麼是愛,愛德華,回家了。
心也得到了真正的救贖。
就像人一樣,遍體鱗傷過後,找到了自己的避風港,一個歸屬,一個家。
途中的種種,都是愛的歷練。
多少挫折,多少傷痛,一次次歡笑,一次次流淚,累了、倦了,最後尋得歸屬,這就是人生啊。
一本簡單的兒童文學,寫的卻是人生。多少內容,是要經歷過才能深刻體會,真的,每一個人,都能看看這本書。
《愛德華的神奇旅行》這本書比起兒童文學,倒比較像是一個人生過程。
最後引用開頭的一段話。
心,一次次破碎。
活著,因為心碎。
心,必須穿越黑暗,直入更黝暗深處。
再也不能回頭。
──摘錄自史坦利˙柯尼茲作品〈試煉樹〉。
好啦~這次的書評就到這裡結束囉~有空大家可以去閱讀這本書,真的很棒,越是經歷豐富的人,感觸一定越多,好啦~不多說了,我是心語,我們下次見啦~掰掰!